close
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
開啟
:::

廢死為何這麼難?學者:與報復式觀念有關

  • 時間:2018-07-05 17:29
  • 新聞引據:採訪
  • 撰稿編輯:劉玉秋
廢死為何這麼難?學者:與報復式觀念有關
王姓男子(前左)涉嫌於105年當街殺害3歲女童小燈泡,一審被依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。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審結,3日依殺人罪判處王男無期徒刑,全案可上訴。
(圖:中央社)
近來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頻傳,再度掀起死刑存廢與執行死刑能否嚇阻犯罪的爭論。針對台灣為何遲遲無法推動廢死,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胡博硯今天(5日)表示,這與民眾對法治的觀念仍停留在「報復性」的刑法有關。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鄭瑞隆則說,大多數民眾認為廢死就無法懲罰非常該死的人,且廢死要經過修法,以目前民意走向來說,困難度很高。記者劉玉秋的報導#

「小燈泡案」的王姓凶嫌二審被判處無期徒刑,引發社會嘩然,也再度掀起死刑存廢的討論。
廢死團體已喊了多年,卻始終無法得到多數人民的支持,每當有重大社會案件發生時,廢死主張就會成為眾矢之的,究竟台灣為何難以推動廢死?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胡博硯5日受訪時表示,這與人民對法治的觀念仍停留在「殺人應該償命」的「報復性」觀念有關,要推動廢死,就必須從人民的法治教育面著手。胡博硯說:『(原音)絕大部分民眾的想法都是你犯了罪,就是應該懲罰你,我們還是停留在比較傳統報復性的想法裡。』
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鄭瑞隆則說,中正大學曾做過相關民調,發現台灣民眾主張無條件廢死的比例僅5%,有85%的民眾都反對立即廢除死刑。鄭瑞隆說,隨著具體重大社會案件的發生,民眾的情緒反應會認為犯罪者「非常該死」,若廢除死刑,就無法懲罰這些人,也因為大多民眾反對廢死,政府也就不會貿然推動,且廢死需經過修法,困難度很高。他說:『(原音)人神共憤的案件出來,社會的案件都會有情緒反應,就是非常該死、非常該死,你又廢除死刑,不就懲罰不到這些人嗎?既然8成多的民眾都反對廢死,政府突然廢死,可能會跟民意走向有所違背,至於不敢強力去推、宣揚,這跟民意有關。』
至於執行死刑是否可以嚇阻犯罪?胡博硯持保留看法,他認為即便現在有死刑的狀態下,依然有刑案會發生,因此不能過於簡化執行死刑與治安好壞的連結。
鄭瑞隆則說,重刑化的判決不見得可以嚇阻犯罪,因為犯罪的原因複雜,包括犯罪者的性格、動機、情緒等,或許有短期的威嚇效果,但長期來說,若要以執行死刑來改善治安、嚇阻社會犯罪,這種想法太天真。

相關留言

本分類最新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