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途中的共感哲學與專業之道
在桑尼眼中,導遊與觀光客的關係,從來都不只是服務者與顧客那麼單一。那更像是一次短暫但緊密的人際交流,導遊有時像講者,有時像媒介,也常常得化身情緒的調節器。一句不合時宜的抱怨、一次誤解所引發的客訴,都可能成為壓力來源,但桑尼選擇以包容回應:「有時候,是團員自己在生活中累了、煩了,在旅行中投射出來。我當然會自我檢討,但也學著不太快往心裡去。」這樣的理解,讓她在面對批評時不再只是防衛,而是嘗試理解其背後的情緒與需求。
身為導遊,她也坦言最難的課題是「拿捏做自己與取悅顧客之間的平衡」。曾經為了討團員歡心,她過度扮演「搞笑型導遊」,回頭看才發現自己當時其實不太快樂。「後來我決定不演,讓觀眾看到真實的我,也許沒那麼外放,卻是專業與溫暖並存的自己。」這樣的自我認同,讓她吸引了一群欣賞她真實風格的回頭客。但旅途中,導遊的努力若未被理解,也常會產生誤會。桑尼說,她常提醒團員旅行是一種互相成就的關係,而非單向索取:「我希望團員能準時、尊重他人、不要一直比較行程價格,也不要太過八卦、探人隱私。有些人總愛聽部落客或Youtuber的推薦,反而對我們當地專業導遊的建議充耳不聞,這其實很可惜。」
有趣的是,桑...